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代理产品 > 吴志祥(吴志祥为什么从马云的公司辞职了?)

吴志祥(吴志祥为什么从马云的公司辞职了?)

2023-09-16 22:39:58 责任编辑:admin

吴志祥为什么从马云的公司辞职了?

吴志祥没有被阿里巴巴开除,自己辞职的。

在阿里B2B销售商品的想法下,旅游研究生吴志祥在他的作品中进行了思考。他能为旅游业建立一个B2B平台吗?事实上,吴志祥当时也给马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暗示马云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想法未被采纳,但吴志祥并没有放弃,之后连续两次透露想法,但是依然没被采纳。于是吴志祥辞职,选择创业。

吴志祥说:“谢谢马云把我“赶出”阿里。”我从阿里的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智慧,非常真诚地感谢你。没有阿里的经验,我现在不会成功。马云当时还说,阿里能够走出这么优秀的人,他为阿里感到骄傲,并鼓励阿里把公司经营好。

告诉投资人我做什么的

吴志祥(吴志祥为什么从马云的公司辞职了?)

五大要点:第一,赚谁的钱。创业者首先要问自己,我能创造什么价值,这就决定了你的创业领域与方向,同时要问我的产品卖给市场上的谁,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吴志祥说同程旅游,就是要打造成最大的旅游超市,让旅游公司和顾客可以交易,首先进入的就是门票市场,就能和旅游景点进行合作,进行分成,这赚的就是分成费用,直接赚取的是合作商的钱,而实质上是消费者在同程旅游的平台上进行了消费,才能获取利润,本质还是消费者买单。

第二,为什么能赚钱,就要构建特定的盈利模式。吴志祥摆出了实际的数据,同程旅游正式成立于2004年,在他参加2006年赢在中国创业比赛的时候,仅仅两年时间,就已经有4000家旅游公司入驻平台进行合作了,在抽取旅游公司与顾客交易中分成外,还收取摊位费用,并且他还表明,他们公司从创业的一开始就是盈利的,没有采取烧钱的模式,这就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三,为什么是你能赚到钱。这其实是考察企业的使命、创业的资源和能力。吴志祥在表明了他们自己联合创始人都是对旅游的狂热爱好者之外,说明了他们的团队成员构成,他自己本身是在阿里巴巴做过产品经理,所以对做产品有经验,而其他的成员也能在销售方面互补,他认为他们的团队能走很远,今天来看,事实也是如此,这也是创业者应该有的自信。

第四,能赚多少钱。这其实是对创业者进入这个市场的考量。吴志祥说同程旅游04年营收30万元,05年营收300万元,06年营收预计为800-1000万元,如果有风险投资,我们将加快布局,预计营收将达到1亿元,从这个实际的数据来看,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绝对是找到一个风口,因为第一年是10倍的增长,第二年也是3-4倍的增长,增速远超绝大部分的行业。

第五,能否持续赚钱。这个问题其实考量的是这家企业的业务是否可良性复制,以及这家企业所在的行业,未来的趋势将会是怎样。吴志祥说,他们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旅游市场的总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是为数不多的能以万亿来衡量的大行业。而我们知道,2018年,光中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5万亿元,远超吴志祥当时的估计,并且旅游市场还在快速发展,同程旅游也是伴随着旅游市场快速发展,获取了巨大红利。

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

创业,一定要有 *** 燃烧的岁月的感觉,或者是万马奔腾的感觉。看看那些大学生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我精心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

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靠著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 *** 著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

2000年,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2000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著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后来,他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市场。第一个周末,他逛遍了这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仔细对比了各种随身听的效能和价格后,他以15元的批发价购买了6部师兄推销的那种款式的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这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之后,当同学们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以低廉的价格从IC卡经销商那里购进话卡,然后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出让给同学,在赚得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同学们也得了一些实惠。后来,像上游泳课穿的游泳衣,考研用的复习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找到了低于校外价格的供应渠道。一年后,他便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生意精”。

底层做起,为创业做准备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钱俊冬除了学习好专业课外,还不时去学校图书馆看一些法律、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他认为,搞推销和倒卖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要创业最好还是先融入企业,到企业中去体验,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篇2:大三男生卖卡 一年赚30万

“让消费者手持一张‘消费通' 卡,就可以在山东青岛不同的商店享受到会员待遇,这就是我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今年25岁的聂名勇在读大学三年级时就和同学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到目前为止我的营业额已经近100万元,去年一年我净赚30万。”在创业战场上小试牛刀的聂名勇踌躇满志,期待自己的公司有更好的发展。昨天中午,记者在聂名勇的公司里,面对面听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逛街逛出个“金点子”

“我是从临沂苍山考上青岛理工大学的,在机械学院读测控专业。我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一年种地能攒下将近一万元,家里的经济条件挺困难的。”聂名勇说,到青岛上学后,他看什么都新鲜,就想留在青岛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从大一开始,就努力学习,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大三当上了总经理

他把想法和两个同学说了,他们也认为这是个好点子。说干就干,三个人每人出资一万元,在2007年1月成立了青岛新领域资讯服务有限公司。

“我这1万元钱是从家里要的,当时家里一时没有这么多钱,是父亲给我凑的。”聂名勇说,开公司没有想象中顺利,租赁写字间、购置一些办公装置后,他们3个人的3万元钱很快就花完了。他当时心里也没谱,经常担心公司不能继续下去,没法和父亲交代。他发展的第一个客户是台东一家KTV,这里的经理很年轻,很快接受了这个新鲜事物,答应和他们结成联盟。此后,他们开始不断寻找新的合作商家,那一阵一有时间就到各商业街去推广消费通会员卡,给商家介绍理念,希望他们可以加盟。公司成立仅半年,他们就有了100多家结盟伙伴。

观念不同股东撤资

有了这些加盟商家后,他们开始推出消费通会员卡。到2008年4月,他们在接近1年的时间里卖出1万多张卡,三个股东大约赚了10万元。

“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三个股东也有了不同的意见,他们两个人认为应该继续推广我们的消费卡赚回现钱,但我认为应该把赚回的钱继续投到公司的发展上,给商家提供会员增值服务,因观念不同,到去年10月,另外两个股东撤资离开了公司,我的创业路也遇到了第一次低潮期。”聂名勇说,他想了一下,认为自己的路子是对的,因为卖卡赚钱总有市场饱和的一天。

“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软体,记录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记录、联络方式,商家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可以有目的投放促销广告等,这些资讯对商家是很有用的。有了这样的增值服务,我相信我们的公司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聂名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篇3:9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2000万销售神话!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和所有人一样,经历过高中考,爱美丽,自喜于小小的才华,热爱音乐,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又或者,被归类为网路上一个家喻户晓的 群体——90后。目前还是高校学生,正准备跨入最后的一学年。这里我先为大家上一张小照,希望能和看帖子的您成为朋友。

由于我家开的是专门为知名的一些欧美大牌服装做 代工生产的工厂,这些衣服在商场专柜的价格都是好几千元,是国际一线品牌厂商顶尖设计师的原创设计,所以,从小我就受到服装的薰陶,很喜欢漂亮的衣衣。当然,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也就萌发出了很多对服装设计以及搭配的灵感和爱好。对,就是这个爱好,让我每当看到一件设计得特别出色的衣服,就常常会研究好几 天,感悟设计师所想表达的内容。这个爱好,已经是我血液里面流淌的东西了,是我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淘宝网让我的爱好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跨出了自己人生路途上非常重要的一步,转向服装网路销售,让个人爱好和现实工作得到完美结合,为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而工作,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讲,是最美妙的事情啦!刚进入淘宝的时候,我仗着自己有强大的货源优势,但我啥都不会呀,不会拍照,不会处理图片成为自己想要的大小,更加不懂如何营销,只有一颗创业的决心。当然,做的结果可想而知……有时旺旺整天 都不会响一声。有决心,这个很容易,但有耐心,这个真的好难。当你倾注了满腔热诚为一件事情打拼,得到很差的结果,我想谁都会很难坚持下去。我也一样,都有过好几次放弃的念头了,但总鼓励自己说:再做一个月,说不定会好起来的……2010年初认识了老高,他帮我分析了我的实际情况,然后直接告诉我:"你的最大优势是货源,最大劣势是经验,那你就让精通营销而缺乏货源的卖家帮你一起做吧!"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在老高的帮助下,我开始弄起了分销,做专业的供货商。

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淘宝网和上海皇冠俱乐部,让我认识了很多电子商务的精英,并且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好多都是3冠、5冠、金冠等,每个人都很热心地帮助 我,5冠卖家小谷姐姐还专门派人来教我拍照,帮我建立摄影棚,拍出好看的照片,然后还帮我分销。由于身边这群皇冠卖家们高超的营销本领,2010年他们总 共帮我销售了数十万件衣服,物流公司的人都说:你们家包裹现在是越发越大了……连见惯大场面的老爸老妈都不由得感叹到:淘宝的力量真是太强大了!

马云说年轻人不要打工_马云是怎么创业的

那种将马云在中国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的成功简单地归结为马云个人的创新精神和个人魅力,是有失偏颇的。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马云是创业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马云是创业的方法篇一

一.五百块钱的软文鼻祖

马云第一次进京发展是1995年,这年马云仅用500元就制造出很大的动静。95年秋,他带着中国黄页营销总监何一兵来到北京试水。为了在北京为中国黄页造势,马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一家媒体来发表自己从杭州带过来的关于中国黄页的资料。

而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当时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态度还不明朗,因此北京媒体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互联网。对于网络高速公路的北京正好有一场论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否则将被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必须加快发展互联网,否则中国将被数字鸿沟挡在信息时代之外。

钱锋是马云的朋友,在北京做BB机生意,得知马云想认识京城媒体后,他通过几个朋友的接力引荐将 《北京青年报》一个领导的司机介绍给了马云。怀着侥幸心理,马云将中国黄页宣传稿件交给了这位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

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的总编,两人相见恨晚,连续谈了两天。马云回忆起两人见面时的情形说道:“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这位总编带马云拜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可对方显然不买账,顾左右而言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堂堂国家信息中心怎会与一个个体户合作。

之后这位总编又带马云拜访了文化部、国家体委等,可同样没有实质进展。就在这个时候,马云认识了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工作的杭州老乡樊馨蔓。樊馨蔓非常仗义,虽然她听不懂马云的网络模式,但却被他的热情打动了。

樊馨蔓做了一件对中国互联网功德无量的事,她拍了一部名为《书生马云》的专题片,真实记录了马云在京的凄凉遭遇。如今这部专题片弥足珍贵,片中可以看到当年马云在北京现场推销的画面,看到他到处碰壁到处吃闭门羹的画面。

“在片子里,他就像一个坏人,虽然滔滔不绝,但表情总有一点鬼鬼祟祟。他对人讲他要干什么什么,要干中国最大的国际信息库,但再看听者的表情就知道,人家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樊馨蔓如此评说。

这部片子是互联网早期在中国遭遇的真实写照。没多久,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马云在《人民日报》信息部做了一次演讲,马云愤慨激昂地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机会了!。”

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听完马云的演讲后深受启发,第二天就给中央打报告,申请《人民日报》上网。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人民日报》上网工程启动了,《人民日报》上网之后所引起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马云也随之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

可就在这个成功的时刻,马云还是保持着清醒,在他看来,北京已经没有他们的机会了,因为大批的外资企业已经开始涌进,对于马云这些既没有钱、又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若想在北京发展,何其艰难。于是思索再三的马云决定返回杭州,开始筹划他的下一步发展计划。

二.五百块钱请来顶尖高手

4年以后,马云以月薪500元请来了阿里巴巴第一位世界级的合伙人,这位出身于台湾一个律师世家,同时拥有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的高手就是蔡崇信。他在纽约有过两年的律师工作经验,后又在瑞典银瑞达风险投资部任亚洲部总裁。对于蔡崇信能够在阿里巴巴这个未来电子商务的世界领袖还处在萌芽期就加入进来,按照行为经济学的“锚定原理”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蔡崇信这粒闪闪发光的钻石主动要求同马云这个黑边牡蛎在一起,从此蔡崇信的定价体系就跟着马云走,就不是钻石价,而是黑边牡蛎的价格,尽管这种牡蛎非常罕见,但它卖不出钻石价。

第二种解释是,蔡崇信与马云因为工作的关系,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马云具有杰出领袖的品格,而阿里巴巴则是一枚躺在黑边牡蛎里正在孕育的黑珍珠,如果这个黑边牡蛎能有纯净的海水和深海的礁盘,这粒小小黑珍珠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美最贵的黑珍珠。

所以蔡崇信的胆识和眼光促使他行动起来,坚定地守护在阿里巴巴这颗最耀眼明珠身边,这是上天对马云、蔡崇信及阿里巴巴公司的眷顾和呵护。

蔡崇信之所以会加入阿里巴巴,源于美国《商业周刊》对于马云的深度报道。在文章中美国记者是这么描述了马云事业的难度,他写到:进出口行业存在国界、关境、航运条件、专业知识、政策法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各种各样的“壁垒”、“屏障”和“沟壑”,信息的流通极其不畅,由此派生出一个长得不能再长的“生产链”或曰“价值链”。

从工厂完成产品或出口商收购产品开始,到收妥货款为止,出口方这一端要经过报关、商检、船运、保险、议付等环节,涉及报关行、商检局、航运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各种专业服务机构,进口方那一端照样也有一个类似的过程。这么多的环节将卖方和买方隔开了比地理上的十万八千里还远的距离。

距离的远近可能还在其次,买卖双方怎么互相找到对方,却是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先决条件。物理学上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距离。互联网突破了这个物理局限。有这么一个网站,它让世界各地的买方和卖方有了一个网上集市,买卖双方都不必远涉重洋,即可互相找到对方。

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读阿里巴巴。”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网站,不久就受到了风险投资的注目。蔡崇信一共二次到杭州探访阿里巴巴。第一次,主要听马云谈自己的想法。第二次蔡崇信带着他的太太来了杭州,三人在西湖上划船,蔡崇信突然向马云提出要加盟阿里巴巴的意思。

他突然对马云说:“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当时的马云大吃一惊,他的心突突突突后又突突了一阵,他心里明白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来临,蔡崇信毫无疑问是马云和阿里巴巴最需要的人,但马云深深吸了口气控制住内心的喜悦说:“你到我这儿来,我养得起你吗?我这每个月可就500元人民币的工资,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果然,蔡崇信的妻子也不同意他辞去高薪的工作,放下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去阿里巴巴创业,可是在她和马云谈过之后,她也相信了阿里巴巴日后将大有前途。蔡崇信的妻子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在妻子的支持下,蔡崇信毅然放弃上百万美元的年薪加入阿里巴巴跟着马云干,每个月的工资变成区区500元,1995年后就连珠三角地区的农民工都能轻松拿到这个数。

在马云看来,自己和蔡崇信同龄,而且性格完全不同,马“是往前冲的”,而蔡是“看清楚才往前走”。以蔡崇信当时的收入,“可以买下几十个当时的阿里巴巴”。但他放弃了一切,加入了阿里巴巴,这买卖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不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有四个董事席位,雅虎一席、软银一席、马云一席、蔡崇信一席。上市之后,招股说明书里仍然写着,马云和蔡崇信每人占有一席董事席位。在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中,有二个人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是蔡崇信。

2014年(深圳)IT领袖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阿里在美国上市后蔡崇信的财富将高达63亿美元”。蔡崇信1999年的果断放弃100万美元年薪,15年后却得到100亿美元的财富,他才是真正的“打工皇帝”。

后来,许多人问蔡崇信为什么要放弃百万美元年薪,而选择阿里巴巴时,他说:“阿里巴巴特别吸引我的第一是马云的个人魅力;第二是阿里巴巴有一个很强的团队。1995年5月第一次见面在湖畔花园,当时他们有十几个人。第一感觉是马云的领导能力很强,团队相当有凝聚力。

那么,蔡崇信为何大加赞赏的马云团队?

首先,马云团队由一批干事的人组成,团队成员们各有短长、可以互相弥补,而且有相当强的凝聚力。

马云是真诚地把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情况和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路向蔡崇信作了介绍。蔡崇信告诉马云:自己最欣赏的团队类型有二种:第一是足球型团队,第二是中国古代的戚家军作战模式。

马云曾在跟蔡崇信谈判时讲到过团队,他说:我们中国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的团队,再加上赵子龙和诸葛亮就更加十全十美,可这样的团队真是“千年等一回”。

再看看“唐僧团队”。唐僧是领导,也是最无为的一个,迂腐得只知道“获取真经”才是最后的目的;孙悟空脾气暴躁却有通天的本领,猪八戒好吃懒做但情趣多多,沙和尚中中庸庸但是任劳任怨挑着担子,这样的团队无疑比“一个唐僧三个孙悟空”的团队更能够精诚合作、同舟共济。

所以我们阿里巴巴人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团队,在互联网低潮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外出跑业务,但阿里巴巴团队流失率是最低的。借用马云的话,一个人在黑暗中走,很恐怖,但是如果是十几个人,200多个人一起在黑暗中手拉手往前冲就什么都不怕。

马云还对蔡崇信说:“我不是让这帮人跟着我走,而是我跟着他们走。我每年向他们报告下一年度目标,这些报告里面的内容很多来自他们的提议。”或许是马云的话深深打动了蔡博士。

在蔡崇信来到马云家上班以后,马云对蔡崇信的欢迎辞只有几个字——“就等你这样的人来帮我们成立公司。”蔡崇信就任CFO,并开始着手注册公司。他为18个创始人准备了一个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确了每个人的股权和义务,合同做得滴水不漏。

蔡崇信的到来,使阿里巴巴开始真正规范化运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财务,且熟知国际惯例也为阿里巴巴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强风险投资对阿里巴巴的信任。

蔡崇信曾客观地对《福布斯》的记者说:“我以前是个律师,懂得如何设立公司,并且能帮助公司筹集资本。我知道自己拥有其他人没有的知识,所以他们在那个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长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没想过要大包大揽,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听了这些话,可以清楚明白地了解蔡崇信在公司的定位和职责分工。

蔡崇信工作十分敬业,在湖畔花园炎热不堪的夏夜里,满脸汗水的蔡崇信对着白板向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再让马云等 “十八罗汉”签字画押。马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若没有蔡崇信这样的人加盟,阿里巴巴或许注定会是一个家族企业,并以所谓“感情”、“理想”和“义气”来维系团队。他也让阿里巴巴从一出生就逐渐正规化、国际化,并将“十八罗汉”的团队利益捆绑在一起,至少维系了8年的创业激情。

蔡崇信的加盟,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增加了阿里巴巴吸引国际投资(当时国内的创业投资尚属萌芽阶段)的说服力。毋庸置疑的是,在阿里巴巴早期的创业团队中,出类拔萃、能够打动国际资本的,除了马云以外,可能找不出第二个。

对于马云的妻子、同事、学生和朋友,非常了解他们的马云允诺的只是“连长”、“排长”这类头衔,说明这些人的个人能力一般,相互配合起来以后就是一支打不死的铁军。

马云是创业的方法篇二

马云:不要等到环境好了再做事

1992年,马云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课余四处活动接翻译业务。当时经营挺艰难,一个月的营业额是200多块钱人民币,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实在不行了,马云就背着口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卖礼品、包鲜花,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5年,钱没赚多少的马云,却凭超强的活动能力为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名气。一家和美商合作承包建设项目的中国公司,聘马云为翻译到美国收账。

接下来的一切就像好莱坞影片中的情节一样:美国商人想赖账,掏出一把枪将马云禁闭在房间中长达两天。马云在惊恐不安中被释放,又丢失了随身行李,只得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挣了600美元回国。不过回国之前马云去西雅图看了一个朋友,在此马云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这是阿里巴巴成为可能的起点。

“任何企业家不会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做任何工作,企业家是在现在的环境,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马云这样说。

马云是创业的方法篇三

9月19日,阿里集团在纽交所上市,一大批马云的创业兄弟会跟着身家暴涨,转身成为亿万富豪。而马云有些创业兄弟则很早就选择了离开,自闯天下,可能并不成功,可能会“想当年一下”。在一个高成长公司,到底选择跟着一家公司“一个胡同走到底”,还是中间离开自己做老板,哪个选择更好?这是一个天问。

《创业家》&i黑马根据IT桔子之前的盘点《中国互联网11个创业派系》,统计出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巴巴的创业公司共计75家,涵盖电子商务、旅游、移动应用、智能硬件、金融理财等领域。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创业者现在的身价。

以下选取的是具有代表性的阿里巴巴系创业公司:

孙彤宇,盒子世界联合创始人,曾担任淘宝网总裁。未曝光任何融资情况。

吴志祥,同程网创始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同程网2014年4月获5亿元人民币投资,估值预计15亿人民币左右。

程维,嘀嘀打车创始人,曾担任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嘀嘀打车的联合创始人张航也来自阿里巴巴。2014年4月获7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35亿美元。

陈琪,蘑菇街/卷豆网创始人,曾担任淘宝产品经理蘑菇街的核心成员岳旭强、李研珠也都来自淘宝。2014年6月完成2亿美元融资,估值10亿美元。

张良伦,米折网/米券网创始人,原阿里巴巴旺铺负责人团队核心成员郁佳杰、柯尊尧也都来自阿里巴巴。2014年6月米折网获30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1亿美金左右。

冯大辉,丁香园CTO,曾担任支付宝首席DBA、数据架构师等。最近丁香园获7000万美元融资,估值应在5亿美金左右。

张斗,音悦台创始人,曾在阿里巴巴工作。2012年12月获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在1亿人民币左右。

顾大宇,bong健康手环创始人及CEO。此前曾在阿里巴巴工作,原阿里巴巴国际站用户体验团队、“来往”、阿里云OS垂直业务线负责人。2013年12月获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吴志祥(吴志祥为什么从马云的公司辞职了?)

叶进武,盈盈理财创始人,杭州龙盈投资CEO。此前曾在支付宝工作多年。2014年8月获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朱宁(白鸦),连续创业者,2013年开始做新项目“口袋通”。此前主要做社交电商网站“逛”。是贝塔.朋友联合创始人、五季咨询合伙人。此前曾担任支付宝首席产品设计师。

阿里系的创业公司目前来看发展最好的当属同程网、蘑菇街和滴滴打车,这三位创始人吴志祥、程维和陈琪的个人身价预计也将超过1亿美元。而这10位阿里系创业者的身价总和应该不会超过10亿美金。

在阿里巴巴30位合伙人中,其中24位来自阿里巴巴,6位来自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或相关公司。在阿里巴巴中,其中有7人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分别是马云、蔡崇信、吴咏铭、彭蕾、戴姗、金建航和蒋芳有11人是在2004年以前进入公司,由公司自己培养起来的合伙人,分别是陆兆禧、姜鹏、彭翼捷、童文红、王帅、吴敏芝、蔡景现、倪行军、方永新、张建锋和张宇另外12人则在2004年之后进入公司,他们都是来自财务、法务、技术等各个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分别是程立、樊路远、胡晓明、井贤栋、刘振飞、邵晓峰、TimothyA.Steinert、王坚、武卫、俞思瑛、曾鸣、张勇。在这30名合伙人之中,有20%是技术人员,女性成员占9人,21人为70后。而这30位合伙人共持有阿里巴巴14%的股份,价值超过210亿美元。

毫无疑问,即使算上所有阿里系出来的创始人身价也不可能超过这30位阿里合伙人的身家。

此次上市,阿里将募资约210多亿美元,普通员工持股金额约为200亿美金。参照阿里巴巴创办8年有70%的员工拿到股权激励,阿里巴巴总共约有11000 人拥有股权,分享200亿美金,平均每人约182万美元,造就的百万富翁超万人。其中包括经理级别的员工、软件工程师、销售和营销业务方面的员工、以及支付宝员工也都将成为这场IPO盛宴之后的获益者。

显然,从创富的角度,那些在阿里上市前离开创业,成功的还稍有安慰,但做得不温不火乃至失败的创始人估计有些懊恼:坚持下来是不是比创业有更好的回报?不过,当身价和自由摆在面前时,马云的创业兄弟们选择走了两条不一样的路,如果让他们再选一次,该留下来的还会留下来,该出去创业的也早早就出去创业了。性格决定命运。

张斗和谢世煌就是两个鲜明的例子。

(以下是一篇2010年《创业家》杂志的稿子,作者刘恒涛,至今读来意味深长)

直到现在,张斗还记得那个晚上他和谢世煌的对话。当时,张斗在阿里巴巴做高级经理,谢世煌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们是哥们儿,住在一个宿舍里 面。

“他问我,如果阿里巴巴死了会怎样,我说阿里巴巴死了你还活着,你还要继续你的生活。”当时阿里巴巴已经拿到两轮融资,谢世煌自己挣的那点钱都投进去了,算起来已经身价不菲,在这之前,这位马云在外经贸部的前同事,跟着马云创业,已经死了三次。

那是在2001年前后,当时阿里巴巴的境况并不是那么好,一年后,张斗辞职离开阿里巴巴,谢世煌则选择了坚持。

近十年过去,阿里巴巴已经在香港上市,谢世煌如今是阿里巴巴投资部总经理,按股价折算,身价5亿美元。而张斗则做过两家公司,2009年开办了一家新公司,正处在起步阶段。

那个不安分的人

张斗2000年进入阿里巴巴,可以算是阿里巴巴元老级的员工。当初在阿里巴巴,他的工号是126,那是阿里巴巴的全球编号,如果在国内,他肯定在一百位之内。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进入阿里巴巴时的情形。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刚毕业的张斗辞去了物资局的工作,开了一个信息咨询公司。他通过拨号上网,把新华社发布的伦敦交易所棉花、钢铁的价格拷贝下来,给当地的企业发传真,或者印成册子送给他们,一年收取五千到八千的信息费。仅靠这一生意,他很快步入小康,买了笔记本电脑、大摩托和手机,在当地过着非常舒服的日子。

腾讯跟同程旅游是什么关系?

同程网CEO吴志祥在公司内部邮件中确认,同程网已获得腾讯、博裕、元禾三家机构共5亿元投资,本次融资后同程网仍保持公司控股权,目标是独立IPO。同程网此前获得过两轮融资,2008年获得1500万元风险投资,2012年获得腾讯数千万元投资。

吴志祥(吴志祥为什么从马云的公司辞职了?)

在百度拥有去哪儿、阿里巴巴投资穷游网、在路上,腾讯投资艺龙、同程的背景下,可以窥见,巨头已经开始抢夺在线旅游市场。5亿投资已经全部到帐,这也是至今国内OTA领域所获最大的一笔投资。这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同程是如何应对与携程的价格战的?上市计划是如何规划的?为此独家采访了同程网吴志祥。